玛瓦·柯林斯(Marva collins)是一名小学女教师,在芝加哥黑人区从事小学教育长达半个世纪。里根总统和老布什总统都邀请马尔瓦加入联邦政府担任教育部长,但马尔瓦拒绝了。她说,我属于教室。
本文经授权转自好报(ID:haobaonet)
小编多么希望,
在自己的童年时代,
一
《哈佛幸福课》,
是近十多年来风靡全球的网络公开课,
它的主讲人泰勒·本-沙哈尔,
在课堂上提到过一个当了一辈子小学教师的女人,
一个激励和启发过他的人,
并说道:无论对谁,
我最想推荐的就是她写的书。
泰勒·本-沙哈尔
这个小学女教师名叫玛瓦·柯林斯(Marva Collins),
从上世纪60年代,直到2008年退休,
她在芝加哥的黑人聚居区
从事了半个世纪的小学教育工作,
她最神奇的事迹是:
在一个教育很烂的地区,
当所有老师都只是敷衍地让学生在学校呆得久一点,
玛瓦却利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
让班上的每一个“混世魔王”都转变成了勤奋好学的学生,
并且让他们中的每一个都考上了大学,
注意,是每一个。
玛瓦·柯林斯
上世纪80年代,
里根和老布什两任总统都曾先后邀请玛瓦进入联邦政府担任教育部长之职,
但被玛瓦拒绝了,
她说:“我属于教室。”
教育改变命运,
在许多地方常常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然而却被玛瓦变成了一个强大的事实。
她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加以总结,
写成了一本书:《玛瓦·柯林斯方法》,
也就是《哈佛幸福课》主讲人泰勒·本-沙哈尔所推崇的书,
她在书中亮出鲜明的观点: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
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和教学系统。”
玛瓦·柯林斯的作品:《Marva Collins’ Way》
二
1936年,玛瓦出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一个黑人聚居的小镇。
在那个种族歧视很严重的年代,
别的小孩选择顺从和妥协,
她却始终怀抱希望与理想。
因为她的父亲很爱她,支持她,
不断地告诉她:
你很聪明、很漂亮,也很特别,
你长大后肯定能做秘书的。
(当时对黑人女性来说是一份很了不起的工作)
她没有让父亲失望,22年后,
她的确在家乡做了秘书,
但那份工作只维持了两年,
之后,她到大城市芝加哥去追寻梦想,
并做了一名小学教师。
上世纪60年代,
玛瓦所在的芝加哥市中心
逐渐沦为黑人聚居的贫民区,
那里充斥着暴力、酒精、性与毒品。
在贫穷、混乱的生活中,
很少有孩子能坚持读书,
当然,认真教书的老师也不多,
就像玛瓦说的那样:
“一个个除了教科书从不读书的人,
怎么能教孩子们读书。”
但她还是希望孩子们尽可能地在学校多待几年,
因为很多孩子离开学校后就会加入街头帮派,
然后接触各种犯罪。
在上课的第一天,
玛瓦就对她的学生们说:
“我们要好好树立自己的信念。”
她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们,
我相信你,你能成功,
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停止抱怨吧,停止抱怨社会,
停止抱怨老师,停止抱怨父母,
幸福和快乐就在你身上。
她对学生满怀期待,
把目光放在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上,
并加以培养。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碰到玛瓦这样的老师,
成为被嫌弃的问题小孩,
好像是他们的既定命运。
一些难以管理的学生,
更是被贴上“朽木不可雕也”的标签,
承受着来自老师的歧视,甚至侮辱。
课堂上的玛瓦
而且,由于出版商和学校受利益驱使,
当时的学校里充斥着各种垃圾教材,
严重落后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
对此,玛瓦大胆决定,
不再按照教学大纲来上课,
她从图书馆和书店找来一些故事书,
帮助学生大量学习词汇,训练基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因为在玛瓦看来,
一个人不管在未来学习什么,做什么工作,
只有拥有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才能适应基本的工作,并有可能做得比别人更好。
因此,她的课堂上没有艺术课、没有体育课,
每一节课都是文学,读名著、学生词,
通过书中的故事,进而可以学习到历史、地理、哲学、戏剧……
在她的教育之下,
四年级学生就可以读爱默生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学习,
除非人们老是说他学不会。”
玛瓦坚定地使用自己的教学方法,
成功地将混世魔王调教成了好学生,
并送入了大学的校门。
但她的与众不同却引来了中伤和排挤。
而玛瓦也对学校越来越不满:
除了不注重教学,什么事情都注重,
鸡毛蒜皮的小事耗费着老师们的精力,
而对学生的教育,则主要依赖于对比、惩罚和羞辱。
失望的玛瓦决定辞职:
她要自己办一所学校。
三
1975年,玛瓦拿出5000美元,
在自家二楼开办了西区预备学校。
最初只有四名学生,其中包括她的女儿。
3年后,当报名单上的数字迅猛增加到500时,
这所学校也随之搬迁、扩大,
甚至吸引了几十英里外的家长和孩子们。
玛瓦在第一学期招收的学生,
大多是因劣迹斑斑而被其他学校退学、
或被某些机构认定有智力问题、学习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孩子。
但她坚决不认为这些孩子有问题,
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和关注:
“每个学生,都深藏着一颗闪闪发光的赤子之心。”
因为自己幸运、自信的成长历程,
玛瓦知道,大人公开表达对孩子的爱,
敏感地关注孩子的感觉有多么重要。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标签化,
她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
他们的人格被玷污,
他们的智商被检查,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分析——他们被画上了失败者的标记。
但玛瓦相信: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成功的潜力。
“在我多年工作中,
确实发现有少数无法学习的学生,
但有许多是教学无能的受害者。”
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内容是:
教什么?什么样的人来教?
玛瓦要教的,不是其他学校通用的教材,
而是她从朋友、二手书店,甚至垃圾堆里弄来的大量书籍和词典。
缺少教师没关系,好的书籍就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资金不足,条件有限,
玛瓦最初只能把孩子们组成混龄班级,
根据进度分成不同的小组,
她在教室里穿梭,快速切换。
比如在社会学课程上,
有的孩子学习公民意识,
有的查阅芝加哥历史和政治,
有的则学习美国和欧洲的历史。
当一些孩子过于自卑,
总是低头小声回答问题时,
玛瓦会鼓励孩子们:
“大声点,亲爱的,
不要让别人淹没你的力量,
否则你一直都是小人物。”
她也会要求孩子们在读书时念出声来:
“声音形成了语言,语言就是思想,
正是思想让你们做自己。”
玛瓦喜欢强调纪律,
但如果有孩子违反纪律,
她从不会攻击孩子的智商和尊严。
比如有人边上课边嚼口香糖,
玛瓦会让他知道,
是课堂上嚼口香糖这个行为让人不快,而不是你这个人令人讨厌,
她也不会让学生低着头做检讨或者面壁,
而是会让他写一篇关于口香糖的短文,或者做个短小的演讲。
如果有人在学习、做事上犯了错误,
那是会受到表扬的,
因为“一个人如果连犯错都不敢,他终将一事无成”,
错误意味着这个孩子需要帮助,而不是惩罚和嘲讽。
电影《The Marva Collins Story》剧照
有时刚布置完作业,
会有学生像在以前的学校一样,
随手抓起作业放到兜里,
玛瓦会认真地说:
“不要把你们的作业弄皱,
把作业平平整整地带回家,
有谁见过哪个律师或者CEO把重要的东西弄得皱巴巴的吗?
你们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骄傲!”
当有学生不守规矩时,
她的惩罚是,让他们写100个原因,
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做那样的事,
而且要按照字母顺序写:
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
后来当哈佛大学年轻教师泰勒·本-沙哈尔在讲授《哈佛幸福课》时,
将玛瓦的教育理念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推崇备至。
四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玛瓦在苏格拉底那“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基础上,
创造了柯林斯教学法,
尤其强调孩子们要进行大量阅读和写作练习,
不仅要在学校读,回家也要接着读。
荷马、柏拉图、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等大师们的经典作品,
是学生们的必读书目,
难懂的作品要反复读,一点一点地读,
因为阅读不仅可以积累词汇和语法,
更能引起思考、改善情绪和心智,提高批判思维能力。
在西区预备学校,
老师们也要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讨论。
玛瓦自己就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
她每年都要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之余阅读数百本书:
“你必须学习,
这样你才能有自己的思考。”
当教科书拼命地向孩子们描绘一个简单、美好的世界时,
玛瓦会毫无顾忌地和他们讨论贫民区的犯罪、吸毒和青少年怀孕等问题。
因为,死亡、贪婪和暴力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她希望孩子们早点学会面对和思考身处的现实世界。
没有哪个老师能教会学生需要的所有东西,
所以最重要的是,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并形成终身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玛瓦的课程既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备课,
她可能在某节课上从三角形讲起,
然后讲到毕达哥拉斯如何测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再到毕达哥拉斯的哲学思想,
最后讲到与其有相同观点的印度教。
玛瓦明白,知识重要,
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应用更重要,
所以,她不仅引导孩子们纵向探索的欲望,
更注重培养其横向思考的习惯,
避免孩子们成为只会做作业、做试卷的傻子。
经济课上,她会把学校账单拿到教室里,
在简单的课程中,
孩子们却真切明白,每一样东西都是要成本的,
“我希望你们学到的知识能成为这些投资的回报。”
当学习地理的时候,
他们会在讨论前阅读一篇关于那里的故事。
一个孩子周日去了教堂后,
会在周一的课堂上对玛瓦说:
“耶稣曾在布道时说‘我是来充实你们心灵的,不是来伤害你们的’,
我敢打赌,
莎士比亚的‘我是来埋葬凯撒的,不是来赞美他的’是受了这个启发的。”
在学校工作多年的玛瓦很清楚,
学生如果不配合,不乖乖听话,
可能会诱发老师的过激行为,甚至刻意的打击、报复,
没有一个老师是完美的,
她承认自己也不够完美,
但她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有意无意地把孩子们推向更深的深渊。
新来的艾瑞卡总是那么倔强、无理捣乱,
她会扔掉手里的书本,撕毁刚发下来的习题,
但玛瓦知道,
她是在通过自己的行为提出挑战:
“不管我做什么,你们都会相信并接受我吗?”
12岁的汤米一直打不起精神,
他讨厌家人,讨厌所有不喜欢他的人,看起来也很讨厌自己,
他每次说话总是“死”不离口,
“今天感觉怎样啊?”玛瓦向他打招呼,
“感觉想杀死我自己。”
“周末愉快。”玛瓦向他道别,
“如果我能从自行车上掉下来死掉的话。”
但是,玛瓦相信他不想真正地自暴自弃,
她总是神情严肃地对他进行各种表扬。
“我不喜欢我自己,我想自杀。”
“亲爱的,你瞧你的上衣多漂亮!”
汤米耸耸肩继续道:“我哥哥讨厌我,我想自杀算了。”
“噢,你的眼睛真漂亮。”
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午,
玛瓦叮嘱汤米晚上回去好好睡觉。
“我…”
又有什么惊人的话语呢?她等待着。
“我,我爱你,柯林斯太太!”汤米紧紧抱住了她。
无论什么时候,
玛瓦总是保持着得体的服饰和妆容,
即使学校设在自己家里时也不例外。
可是贫民区的孩子大多脏兮兮的,
遇到那些头发黏在一起,衣服好久没有洗过的孩子,
玛瓦会温柔地带他们去洗脸、剪指甲,
甚至把他们的衣服拿到自己家里洗,
“你肯定是个小帅哥,
但是这些脏东西把你好看的模样给遮住了,
我们把它去掉,看看你真正的样子。”
五
在玛瓦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下,
一年后,
那些厌学的、曾被认定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
都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并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年后,最早入学的4名学生中,
两个曾经的“混世魔王”考入了高中,
两个孩子在州作文比赛中获得了大奖。
玛瓦运用的看字读音教学法,
可以让一年级的孩子学到两万多个单词,
而传统的看图说话法,
四年级的孩子才能掌握1500个单词。
而且,那些曾经粗野的孩子,
他们口中的脏话逐渐消失,
他们不再想着怎么到街头去混日子,
而是梦想成为法官、作家或医生。
当时,
聚居在一起的黑人总是作茧自缚地强调“黑人意识”“黑人尊严”,
和外面的世界筑起一堵墙,
但玛瓦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孩子们展示外面的世界和生活:
“你们不能当自己仅仅是黑人孩子或贫民窟的小孩,
你们必须成为世界公民。
没有谁的命运是注定的,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不要相信牧师说的“上帝会帮助你的”,
“只有当你拥有帮助自己的智慧时,
上帝才会帮助你。”
免费午餐不会持续太久,
他人的施舍大多是被淘汰的破旧物品,
酒精、毒品不能改善生活,
你必须依靠自己的才智。
因为当时公立学校的高辍学率,
西区预备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
但他们大多来自贫困家庭,
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扔进学校就不管不问了,
因为他们确定孩子不会被赶走。
玛瓦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但她坚决不申请政府的资金支持,
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教学被政府的规定所操控,
在丈夫的支持下,
她千方百计地维持学校运转。
六
1979年,
CBS得知玛瓦的事迹后,
为她制作了一个15分钟的节目,
玛瓦一夜之间,走红了整个美国,
随后《时代》《新闻周刊》和一些知名节目
也纷纷来报道玛瓦的故事,
学校也开始收到社会的捐款,
一位富商一次就给玛瓦捐赠了几千万美元,
更多的预备学校在美国各地开始建立,
玛瓦作为教育家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
甚至引起了白宫的注意。
1981年,里根总统邀请玛瓦担任教育部长,
但她婉拒了总统的提拔。
1989年,新上任的老布什同样邀请玛瓦出任教育部长,
她再次婉拒了总统:
“我太爱教学了,我属于教室。”
是的,官职和名声不是她的追求,
只有教育才能让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
“一旦我走进教室,
世界上其他的东西将不再存在。”
本着赞美、鼓励与信任之道,
那些曾经被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
经过玛瓦的教育,
大多有了一定的社会生存能力,
也有不少孩子读了大学,
甚至考入了哈佛等顶尖学校。
玛瓦的教育之道,
也吸引了大量的教育工作者来到芝加哥参观、学习,
上世纪90年代,
西区预备学校每年都有数千来访者,
玛瓦则每年会培训约1000名教师,
对于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取经者”,
她总是表示:
“我是一名教师,是一个领路人,
这里没有魔法,我不是奇迹缔造者,
我只是爱孩子,并且比很多人都要努力工作。”
玛瓦没有魔法,
但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改变成千上万个孩子的命运,
为表彰她在文化事业上的巨大贡献,
2004年,
布什总统为玛瓦颁发了代表国家级荣誉的“国家人文勋章”。
在授勋仪式上,
总统感慨地道:
“你作为一名黑人女性,
生长在种族主义最严重的时代,
却变得如此明亮。”
玛瓦淡淡一笑:
“总统先生,有一种东西叫书籍。”
七
虽然收获了很多的支持和赞誉,
但由于玛瓦对当时的教育体系的评判和远见,
也曾让她站在风口浪尖上:
教育界人士质疑她夸大学生成绩,
攻击她给不交学费的家长施压等等,
但从来没有人对她的教育热情产生过质疑,
那些冷嘲热讽也抹不去她的成就。
电影《The Marva Collins Story》剧照
然而,
一直亲力亲为的玛瓦不可避免地因年老而精力衰减,
主要依赖捐赠的学校越来越难维持运转,
较高的私学费用导致入学率不断下降,
种种原因之下,
玛瓦不得不在2008年关闭了她经营多年的学校。
但由于对当前教育水平低下的不满,
她随后开始专注于一些教师培训工作,
直到2015年与世长辞。
虽然玛瓦已经离去,
但她的传奇不会被湮没,
她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一直影响着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
时至今日,
我们依然可以看出玛瓦教育理念的可贵之处。
羞辱和恐吓仍然是当今教育最大的现实
我们让犯错的孩子在同学面前面壁,
挨打、读检讨书、考试不及格就受到恐吓,
排名次、通报家长……
自然而然,
孩子的自信心也将越来越脆弱,
进而自暴自弃,
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层出不穷。
玛瓦是美国教育界的英雄式人物
无论是谁,
我们多么希望在我们的童年时代,
有一位像玛瓦这样的老师,
反复地、郑重地、亲切地告诉我们
这样一个也许我们根本还不知道的信念:
“不管你是谁,不管你住在那里,
也不管其他人怎么反对这个观点——
你终将会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