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新亚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样本中检测到

热点资讯1年前 (2023)发布 ivye
68 0 0

  2023年3月18日(农历2023年2月27日),同时感染奥密克戎这两种毒株!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新亚型。

  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BA.5.2.48和BF.7.14亚型共同感染病

  

北京时间2023年3月18日,昨天,3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发布最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China CDC weekly)》显示,2月14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采集并送检的样本中检测到患者同时感染了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我国发现首个同时感染两种奥密克戎亚变体患者BA.5.2.48和BF.7.14。

  2022年12月23日,这位患者报告食欲不佳,12月29日,出现疲劳、咳嗽,新冠感染检测呈阳性。2023年1月4日,患者出现寒战和发烧(体温38.9℃),并伴有咳嗽症状,住进云阳县中医医院但未明显好转,1月5日出院。1月6日,该患者住进重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传染病科。从1月6日到2月12日,8次核酸检测呈阳性。

  研究人员于2023年1月28日和2月7日从患者身上采集上呼吸道样本,分别命名为YB20230158和YB20230202,这两个样本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分支,不同于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突变位点分析显示,两个样本都含有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的特异性定义位点,患者同时感染了奥密克戎亚变体BA.5.2.48和BF.7.14。

  文章称,目前在重庆流行的主要严重急性呼吸系综合征病毒2型毒株为BA.5.2.48(>90%),其次为BF.7.14(约3.8%)。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关于BA.5.2.48和BF.7.14共同感染的报告,特别是在重庆,BF.7.14比例相对较低。

  研究人员提醒,监测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变异株应作为识别合并感染和重组病例的重要策略加以推广。随着各种变种在一个地区共同传播的风险不断增加,对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变种的监测,特别是对免疫缺陷的关键人群的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来自:2023-03-17健康时报《中疾控周报:我国首次发现奥密克戎BA.5.2.48和BF.7.14亚型共同感染病例》

  奥密克戎(英文名:Omicron,编号:B.1.1.529),2019新型冠状病毒变种。最早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首次检测到。最长潜伏期是8天。据了解,这种变异毒株最早并不是在南非出现的,但是南非注意到了这一不同寻常的现象。此前,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发现一个学生群集体感染事件,疫情很快由几个人感染发展到上千人感染,并蔓延到南非其他城市。为此,南非很快展开研究。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希腊字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在召开紧急会议后向全世界拉响警报:一个令人担忧的新冠病毒新变异株正在世界各地传播,各国亟需提高警惕,采取应对措施。根据世卫组织26日下午发布的通报:这个被称为B.1.1.529的变异株已被该组织定性为最高级别的“值得关切的变异株”(VOC),并命名为Omicron(奥密克戎)。而这距离该变异株被发现仅过去了两天时间。最先报告这一新病毒变异株的南非的科学家们表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正在南非推动新一波的疫情暴发。

  2021年11月29日,世卫组织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可能在世界广泛传播。

  2021年12月9日,《参考消息》登载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科学家发现更难追踪的“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

  2022年1月,智库公布2021年度十大热词,奥密克戎入选。

  2022年1月4日,世卫组织表示,在圣诞和新年假期前,已有12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

  据相关数据统计:奥密克戎致1.3亿人感染50万人死亡。

  来源:健康时报

  (转自:京报网)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