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白宫,The White House,直译是“白色的房子”,是美国 总统的官邸、办公室。白宫的基址是美国开国元勋 、*任总统乔治・华盛顿 选定的,始建于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但当时并不称白宫,“白宫”是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白宫坐南朝北,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分为主楼和东西两翼,东翼供游客参观(每周二至周六开放),西翼是办公区域,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位于西翼内侧。主楼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厅外是南草坪,来访国宾的欢迎仪式一般在这里举行。主楼的二层是总统家庭居住的地方。主楼中还有图书室、地图室、金、银、瓷器陈列室,里面藏品颇丰。此外,白宫的东侧有“肯尼迪夫人花园”,西侧有“玫瑰园”。从正门进入的国家楼层(State Floor)共有五个主要房间,由西至东依序是:国宴室、红室、蓝室、绿室和东室,东室是白宫*的一个房间可容纳三百位宾客,主要用作大型招待会、舞会和各种纪念性仪式的庆典。
由来/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美国的白宫是总统和政府办公的场所。1812年英国和美国发生战争,英国军队占领了华盛顿城后,放火烧了包括美国国会大厦和总统府之类的建筑物。过后,为了掩盖被大火烧过的痕迹,1814年总统住宅棕红色的石头墙被涂上了白色。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为“白宫”。
历史 /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世界影响
在200年岁月中,白宫建筑群也成了历史性建筑。它带有浓厚的英国建筑风格,又在随后的主人更替中一层层融入了美国建筑的风格。朴素、典雅,构成白宫建筑风格的基调。
有趣的是,*位入主白宫的总统并不是*任总统华盛顿,而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从此,美国历届总统均以白宫为官邸,使白宫成了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白宫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他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的风格,参照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建筑师柏拉迪的欧式造型设计而成,用弗吉尼亚州所产的一种白色石灰石建造。
建筑特点
方案出台之前,华盛顿对未来的美国总统官邸就早有定见:它决不能是一座宫殿,决不能豪华,因为在这里工作的主人是国家仆人。他提出了建造总统官邸的三点要求:宽敞、坚固、典雅,给人一种超越时代的感觉。他相信自己的国家会很快富强起来,扩展疆域,在世界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造总统官邸含糊不得。对于即将开始设计和建造的总统官邸,华盛顿执意认为无须高大,有三层高就足够了。
方案筛选
从各地来的设计方案不少,选择余地相当大。一位名叫霍本的年轻人前来费城拜会了华盛顿,告诉总统说,他准备亲自到首都看过地形后再作设计。果然,霍本赶到乔治镇住下,用20天时间画出了设计图,实际上他一定是早有腹稿了。
1792年7月16日,华盛顿也来到乔治镇,于次日召集杰弗逊等人选定设计方案。霍本的设计脱颖而出,成为*。
爱尔兰出生的建筑师詹姆斯・霍本设计的总统官邸方案是从18世纪英国乡村建筑风格中发展出来的。
大规模施工
霍本亲自担任施工建筑师。首先是在今天白宫北面的草坪一带垒造了三个砖窑,烧制砖块,供国会大厦和白宫建筑的需要。
建筑师对施工质量要求极高,建筑材料有许多来自美国各著名产地,所以施工期拖得较长,以致首任总统华盛顿并没有在这里住过。在他离任的时候,官邸刚刚完成了建筑轮廓。[1]
开放参观
1800年起开放参观,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吩咐每天早晨打开总统官邸房门,公民可以在不影响总统办公的前提下参观官邸。这是杰弗逊民主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在欧洲的经历告诉了他,社会公众对政府首脑的办公室都很感兴趣。
那时,前来参观的人不少,杰弗逊本人也会在某一休息时刻走出办公室,与素不相识的客人握握手,表示欢迎。消息传开,有更多的人远道赶来,就是为了见见杰弗逊。杰弗逊有时仅凭一封友人的介绍信就会请陌生的来客共进下午茶。
名称由来
争议之后定名“白宫”,英美战争后大火破坏了官邸,1815年,官邸在原设计师和总监工霍本主持下重修。为了消除大火后的烟痕,霍本吩咐工匠把整座官邸粉饰成白色。从此,总统官邸被人们称做“白宫”(The White House)。“白宫”是中文的雅译,如果按照英文直译的话,应该译作“白房子”。
从19世纪中叶始,白宫的名称混乱了起来,有人称“总统官邸”、有人叫“总统府”。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地定名为“白宫”。随即,白宫进行了始建后的*次大修,工程于当年即告竣工。
建筑沿革/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白宫在很久以前也不称白宫,而被称作“总统大厦”、“总统之宫”。1790年7月16日, 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决定在波托马克河岸建立美国永久性首都。它授权美国当时总统乔治・华盛顿选择首都地址。地点选定以后,法国工程师皮埃尔・兰方特受命规划城市蓝图。美国当时国务卿杰佛逊向总统和哥伦比亚区专员提议,为这两项设计,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建筑设计竞赛。
1792年3月14日,哥伦比亚区专员宣布竞赛开始。
1792年7月17日,生于爱尔兰并在爱尔兰受教育的建筑师霍班在竞赛中获胜。他的设计,采用了布列颠群岛的民居形式。同年10月13日,由美国共济会和哥伦比亚区专员共同为白宫建造,正式奠基。霍班负责指挥现场施工。
1797年,华盛顿总统离任时,白宫只建好了墙壁,装好了屋架。
1800年11月1日 ,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他卸任前几个月 , 住进白宫。白宫开始成为美国总统在任期内办公并和家人居住的地方。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吩咐每天早晨打开总统官邸房门,公民可以在不影响总统办公的前提下参观官邸。
1809年, 麦迪逊入主白宫。建筑师莱特罗布受委任,装饰椭圆形大厅,并设计制造白宫专用家具。
1812年,发生的第二次美英战争中,英国军队入侵华盛顿。
1814年8月24日,英军焚毁了这座建筑物,只留下了一副空架子。
1815年,霍班再次走马上任,指挥重建白宫,于1817年9月门罗总统就任前完工 。
1817年,重新修复时为了掩饰火烧过的痕迹,门罗总统下令在灰色沙石上漆上了一层白色的油漆。此后这栋总统官邸一直被称为“白宫”。
1834年,泉水引入白宫,结束了白宫外出拉水的历史。
1848年,煤油灯进入白宫。
1853年,皮尔斯任总统时,安装了中央采暖设备,并改建了二层的浴室和卫生间 。
1857年,在西平台上建起了玻璃暖房。
1860年,南北战争爆发,白宫成为决策和重大活动中心,在白宫的第二层办公室,林肯总统签署了著名的解放宣言。
1877年,海斯总统入住白宫后,建立了图书馆。
1882年,*架电梯在白宫内使用。
1902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正式把它命名为“白宫”,后来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1909年 , 西翼扩建 , 建成著名的椭圆形的办公室。
1913年,白宫玫瑰园首次种植玫瑰 。
1927年,加建白宫第三层。
1929年的圣诞节前夜,白宫西翼着火,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不得不暂离圣诞晚会,指挥工作人员从椭圆形办公室抢救文件。
1934年,西翼再次扩建 。美国参加二战后,白宫又增建了东翼和防空所,在东平台上增加了电影厅。
1948年,杜鲁门总统在南柱廊加了阳台,对白宫的结构安全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发现问题严重,于是决定彻底改建。杜鲁门总统和家人搬到宾夕法尼亚大街对面的布莱尔居住。这次改建,白宫原有的墙板、天花和家具等全部更换,内装修重做,并且新做了基础、地下室和钢框架承重结构。
1941年时,官邸的员工人数为62人,年度预算约为15.2万美元。
1965年,白宫安装了烟火报警系统。
2015年7月1日,白宫取消实行40多年的游客拍照禁令。从当日起,游客在白宫参观时可以用手机或镜头长度不超过3英寸(7.62厘米)的相机拍照,但不允许录像。
建筑风格 /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占地
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和二楼3层。白宫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之地,因而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铺着天蓝色底、椭圆形的花纹地毯,上绣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墙上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
图书室
图书室约60多平方米。室内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均为古典式。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中不乏美国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这里还存有美国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在藏书壁柜旁的墙上挂着五幅印第安人的画像,这是当年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过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团的成员。
地图室
有各种版本的现代地图集和一幅名贵的18世纪绘制的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是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从1970年起,此处已改为接待室,室内挂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如哈特作于1858年的名画《山间湖水》等。
金银器陈列室
藏有各种精致的英、法式镀金银制餐具和镶金银器。
瓷器室收藏有历届总统用过的瓷制餐具,其中有一套从*进口的名瓷。
布局设施/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从正门进入的国家楼层(State Floor)共有五个主要房间,由西至东依序是:国宴室、红室、蓝室、绿室和东室。东室是白宫*的一个房间可容纳三百位宾客,主要用作大型招待会、舞会和各种纪念性仪式的庆典。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在此发生:这里曾经停放过七位总统遗体,这里也曾举行过许多位总统女儿们的婚礼,罗斯福在此观赏过日本相扑表演,肯尼迪则在此欣赏优美演奏……
总统办公的椭圆办公室最让人好奇,可能是因为国家*领导人在那里治理国家大事而使人感到神秘吧!椭圆办公室位于西厢的旁边位置,对面是总统专属的玫瑰花园,相传肯尼迪的子女常在花园和办公室之间跑来跑去的游玩,年轻的总统常在办公的闲暇时与他们玩耍,留下许多温馨的画面。在肯尼迪时代,他曾邀请过各种音乐大师、诗人作家、演员歌者等到白宫来表演,白宫又成了这些人展示艺术的舞台。
东厢前花园是贾桂琳花园,杰奎琳・肯尼迪是对白宫最有贡献的*夫人了。她为了将白宫变成一座极有价值的博物馆,开始有系统的收集白宫历史和文物,四处搜寻古董真迹。在白宫历史学会成立后,她请来史密松宁博物馆的专家将白宫所有收藏重新审视整理编目,赋予了白宫历史的内涵。许多房间里陈设的精致古董,大半是门罗总统(James Monroe)时期的收藏,尤其是蓝室充满法国皇家气派: 室内以蓝色为主饰以金边花纹的墙壁,衬托出蓝室豪华的风格,因此这个房间经常用来招待贵宾:其中包括1878年到访的*位清朝*使节。克利夫兰总统的婚礼就是在蓝室举行的,每年白宫圣诞树也固定在这里闪耀。蓝室之下是外交使节接待室,是专供各国大使呈递到任国书之处。
蓝室的阳台面对南院草坪,是总统与贵宾经常向民众挥手露面的地方。南草坪上许多树木也是总统或夫人亲手种植,这可能是名垂青史的一种方法吧。当年杰克逊为纪念亡妻而种的一棵木兰花,至今已成枝叶茂盛的百年老树,它和这个国家一起成长茁壮。南草坪正位于整栋大楼中央位置,与上下楼层共三个房间同属椭圆型。 蓝室之上的椭圆房间,曾经是总统办公室还做过内阁室和签约室,属于家庭楼层不对外开放,林肯曾在这个房间签署了著名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因而爆发分裂国家的南北战争,也埋下日后遭到暗杀的导火线。
蓝室左右两旁的红室和绿室都是小型接待室,以不同色调装饰各有不同用途:绿室在杰弗逊时期是他的私人餐室,门罗则用来玩牌,内战时林肯爱子在绿室病死,这里成为林肯夫人的伤心之地,从此再不肯踏入一步。
红室是*夫人们最喜爱的房间,红室布置成1830年早期型式,摆设在大理石壁炉上的一座十八世纪法制音乐钟,是法国总统在1952年所赠送。从桃莉的时代起,每周三晚在这里的盛会。红室之旁的国宴室(State Dining Room),摆放一张门罗时期的十三尺长桌,其上镂刻精致的纹饰是令人赞叹的杰作,是白宫的精品之一。国宴室可容纳130位宾客用餐,在大理石壁炉上方铭刻着*位白宫主人亚当斯在1800年11月2日写给夫人信中的一段话:“我祈求上苍赐予*福份给这所房屋和所有此后居住的人,但愿只有诚实和智慧的人住在此屋檐下。”
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后卧室、条约厅和总统夫人起居室、黄色椭圆形厅等。林肯卧室是林肯办公和召开内阁会议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签字。以玫瑰色和白色为主调加以装饰的皇后卧室,曾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荷兰女王等贵宾。
白宫西翼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02年建成;东翼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41年建成。其中最主要的厅室是西翼内侧的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它宽敞、明亮,地上铺着一块巨大的蓝色地毯,地毯正中织有美国总统的金徽图案:50颗星排列成圆形,环绕着一只鹰。办公室后部两侧分别竖立着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帜。正面墙上是身着戎装威容凛然的华盛顿油画像,两边摆着两只雅致的*古瓷花瓶。办公室左边墙架上陈设的外国贵宾赠送的礼物中,有*1979年赠送的“马踏飞燕”仿古青铜器。总统的大办公桌上放置着这样一条座右铭:“这里要负*责任。”
白宫的南面,是一个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撑的宽大门廊,正面4根,旁边各2根。门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总统的直升飞机座机可在此起落。由于白宫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宫的后院,通称为总统花园。园内,灌木如篱,绿树成荫,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喷泉喷珠吐玉,高可数丈。池塘四周的花圃里,姹紫嫣红。南门前两侧8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木兰树,已有150年树龄。国宾来访时,都要在南草坪举行正式欢迎仪式。每年春天的复活节时,总统和夫人都要在这里举行传统的游园会。白宫供游人参观的部分主要是白宫的东翼,包括底层的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图书室,一楼的宴会厅、红厅、蓝厅、绿厅和东大厅。它是世界上*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的官邸。
国家楼层之上是总统和家人居住休息的地方,也用来招待重要贵宾,世界各国领袖或王公贵族都以住过白宫为荣,1943年*领袖蒋介石先生的夫人宋美龄访问白宫时,曾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座上嘉宾,并在此住宿过,蒋夫人的许多*式的规矩也让美国人大开了眼界。
从海斯夫人开始,在各个房间悬挂总统及夫人画像成为白宫新旧主人的共同爱好。在蓝室挂有四位早期总统画像:亚当斯、杰弗逊、门罗和泰勒,国宴室则悬挂林肯画像,东室有华盛顿画像──这是喜爱社交的麦迪逊夫人多莉对白宫*的功绩。两百多年时光弹指流逝,只有华盛顿的画像屹立在这里,注视着由他一手创立的国家。
注:白宫1902年拆花房改建行政办公室大楼,后称西厢;1909年扩建西厢,设总统椭圆办公室。1934年西厢扩建椭圆办公室移至玫瑰花园前。预计未来的20年,将花费国库3亿美元修筑新的地下设施,其中包括停车场等。
主人/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1、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89年-1797年(开国总统)华盛顿并未真正入住,建成后*位入住的是亚当斯。
2、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联邦党 1797年-1801年
3、托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民主共和党 1801年-1809年
4、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民主共和党 1809年-1817年
5、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民主共和党 1817年-1825年
6、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民主共和党 1825年-1829年
7、安德鲁・杰克逊(Andrew Jackson)民主党 1829年-1837年
8、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民主党 1837年-1841年
9、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辉格党 1841年
10、约翰・泰勒(John Tyler)辉格党 1841年-1845年
11、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nox Polk)民主党 1845年-1849年
12、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辉格党 1849年-1850年
13、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辉格党 1850年-1853年
14、福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民主党 1853年-1857年
15、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民主党 1857年-1861年
16、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共和党 1861年-1865年
17、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民主党 1865年-1869年
18、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共和党 1869年-1877年
19、拉瑟福德・B・海斯(Rutherford B. Hays)共和党 1877年-1881年
20、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共和党 1881年
21、切斯特・艾伦・阿瑟(Chester Alan Arthur)共和党 1881年-1885年
22、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民主党 1885年-1889年
23、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共和党 1889年-1893年
24、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民主党 1893年-1897年
25、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共和党 1897年-1901年
26、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共和党 1901年-1909年
27、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共和党 1909年-1913年
28、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民主党 1913年-1921年
29、沃伦・甘梅利尔・哈定(Warren Gamaliel Harding)共和党 1921年-1923年
30、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共和党 1923年-1929年
31、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共和党 1929年-1933年
32、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Gerald Ford)共和党 1974年-1977年
33、哈里・S・杜鲁门(Harry S. Truman)民主党 1945年-1953年
34、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共和党 1953年-1961年
35、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民主党 1961年-1963年
36、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民主党 1963年-1969年
37、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共和党 1969年-1974年
38、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共和党 1974年-1977年
39、吉米・卡特(Jimmy Carter)民主党 1977年-1981年
40、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共和党 1981年-1989年
41、乔治・H・W・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共和党 1989年-1993年
42、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民主党 1993年-2001年
43、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共和党 2001年-2009年
44、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Jr)民主党 2009年-2017年
45、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共和党 2017年–
观光/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对人们来说白宫总是充满了神秘感。根据白宫支出由全体纳税人担负的原则,白宫的一部分在规定时间内向全世界公民开放,因此成了游人观光的热点。
2015年7月1日,白宫取消实行40多年的游客拍照禁令。[2]
从当日起,游客在白宫参观时可以用手机或镜头长度不超过3英寸(7.62厘米)的相机拍照,但不允许录像。
故事/白宫[美国总统官邸]
1792年6月,一位名叫詹姆斯・霍本的年轻人到费城拜见美国*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希望能参与总统官邸的设计工作。20天后,霍本拿出了设计草图。10月,总统官邸动工修建,1800年交付使用。但在当时,这座建筑并不叫“白宫”。
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溘然辞世,成为*一位没在白宫办公的总统。
1800年5月15日,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下令各部从临时首都费城迁往新首都华盛顿。
落成伊始的白宫,生活条件显然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以至于还流传着一个笑话:由于当年办公建筑,“连最起码的栅栏、院落或者其他可以使用的东西都没有”,亚当斯夫人只好在东大厅里拉起晾衣绳,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那里阴干。对于搬进这座“光秃秃的、巨大而丑陋的建筑”,亚当斯夫人心有不快,在写给女儿的信中,他牢骚满腹地说:“这座房子经过修整,看上去是可以住人了……但在这座巨大的建筑中,居然连一个召唤仆人的铃铛都找不到。”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砍伐和搬运木材,在这座刚刚落成、尚有潮气的宫殿里,取暖成了大问题。直到1853年安装了水暖器材后,白宫才告别寒冷的冬天。
20世纪之前,白宫是完全向公众开放的,这是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民主思想的具体体现。当时,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杰斐逊本人也会在某一时刻走出办公室,与素不相识的客人握手,甚至与其共饮下午茶。
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和夫人多莉沿用了杰斐逊的做法。入住白宫期间,他们每周都要为外交使团中的高级代表举办一次国宴,使白宫成为上流社会的娱乐场所。麦迪逊执政时期,英美两国爆发战争。1814年8月,总统夫妇在英军进入华盛顿的*一刻才撤离。临走时,机智的多莉还不忘从墙上摘下了华盛顿的肖像,带走了《独立宣言》的原件和一批历史档案。在发出*通牒后,英军纵火焚烧了白宫。大火将官邸的墙壁熏得黝黑,只是由于暴雨突至,白宫才没有化为灰烬。
战争之后,麦迪逊请来当年的设计者霍本,重修白宫。为掩盖被大火烧过的痕迹,赫本用白色油漆将官邸粉饰一新。后来再次重修总统府时,人们干脆用白色的大理石来装饰它,使它成了真正的“白宫”。1901年,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决定用“WHITE HOUSE”(白宫)一词正式命名这座建筑。
曾有人说:“白宫是一幅不完整的画。”白宫的二楼和三楼各有几间房屋是供*家庭使用的。每位总统和他的家庭都按自己的喜好和审美品位布置白宫,使这座古老的房子随着光阴的流逝和主人的更换而呈现出千姿百态。
麦迪逊夫人喜欢用鲜黄色的帷幕和装饰品来布置总统住处,表现了活泼可爱的个性;海斯夫人将卧室的墙壁粉刷成浅蓝色,体现出其稳重大方的特点。
目睹一个又一个家庭搬进搬出,白宫使访客们一踏入便能亲身感受到不同主人的鲜明特色:律师出身的塔夫脱带来了大批法律书籍;矿山工程师出身的胡佛带来了他翻译的矿业著作;喜好音乐的杜鲁门带来了三架钢琴和女儿收藏的大量唱片;行伍出身的艾森豪威尔在书房里摆满了军功章……肯尼迪时代,*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制订了一项计划:使白宫成为美国的博物馆。为此,她任命了一个委员会,在全美各地搜罗各式家具和工艺品。
1834年,泉水引入白宫,结束了白宫外出拉水的历史;1848年,煤油灯进入白宫;1877年海斯总统入住白宫后,建立了图书馆;1882年,*架电梯在白宫内使用,不久,人们在白宫里架设了电线,白宫的夜晚从此灯火通明。
杰斐逊总统之后的一段时期,所有希望见总统的人,哪怕只想握一下总统的手,都可以大摇大摆地踱进白宫。据记载,林肯曾在一次晚会上与6000人握手。1901年9月,麦金利总统在纽约出席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在与客人握手时遇刺身亡。从此,白宫停止了总统与常人的见面。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下令修建白宫西翼,将办公区与生活区分开。据说,胡佛夫妇曾在1923年大发怀旧情结,在新年*天打开白宫大门,邀请所有愿意进入白宫的民众参加新年联欢会,但第二年他们再也不敢标新立异,双双躲到城外享清福去了。
伍德罗・威尔逊这位常人看来冷若冰霜的学者总统,为白宫留下了一段佳话。他在*任妻子爱伦去世后,难以摆脱丧妻之痛,一度沉沦,终日待在白宫内深居简出。没想到,在电梯里,他结识了第二位妻子伊迪斯,二人随即陷入热恋中,并于1915年完婚。一战期间,威尔逊夫妇带头节衣缩食,用实际行动支持前方。威尔逊夫人在白宫内架起了缝纫机,为前线将士赶制救护用品。她还在白宫的草坪上养起了一群成天“咩咩”叫的小羊,这一来可以节省修剪草坪的开支,二来可以剪羊毛增加收入。羊群在白宫周围草坪上悠闲地走来走去,使白宫看上去更像一座乡间别墅。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护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安全,白宫东翼修建了空袭庇护所。白宫在罗斯福执政时期添建的设施还有游泳池、健身房、地下车库、影剧院和专供*家庭使用的南阳台。
1948年夏,杜鲁门的女儿玛格丽特发现钢琴下的地板开始下沉。于是,美国国会成立了修缮委员会。为便于施工,杜鲁门一家搬到了白宫对面的布莱尔大厦,其他机构也迁移至此。修缮工程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多,直到1952年3月,杜鲁门一家才喜气洋洋地搬回到白宫。
白宫的主人们虽然彼此出身不同,有着各式各样的爱好,但同普通家庭一样,在这座房子里体会着为人子女、爱人和父母的各种感受。*不同的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的名字与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连到了一起,成为这个国家受人景仰的人物。
生活在这里的家庭,在享有极度荣耀的同时,也失去了一般家庭所拥有的轻松和自由,以至于被称作“白宫的囚徒”。尼克松因在女儿订婚当晚抽不出时间参加仪式,心中充满了愧疚之情。加菲尔德的儿子哈里回忆说:他17岁时爱上了一位姑娘,很想和父亲说说心里话,但父亲公务缠身,他足足等了一个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孩子们想见父亲竟然要预约。有一次,罗斯福正在埋头批阅一份文件,儿子进来向父亲诉说一件私事。说了许久,才发现父亲根本没有注意自己,转身悻悻地走了。这个渴望父爱的儿子不禁感叹道:“我们亲密无间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多么大的影响!”
尽管如此,白宫的一些主人仍忙里偷闲,与家人分享天伦之乐。林肯入住白宫时带来了三个孩子。他在百忙之中经常同孩子们进行体育比赛,还鼓励他们饲养小动物。他经常疼爱有加地说:“让孩子们快快乐乐地玩吧。”于是,孩子们经常在白宫无拘无束地奔跑。儿子塔德还拦住前来拜见总统的客人,要他们在自己的义卖摊上买零食,为战火中的慈善事业捐款。还有一次,内阁正在开会,塔德用玩具火炮轰开了会议室的大门,但总统对此一笑了之。
林登・约翰逊一家搬来后,*夫人为自己划出了一块舒适的工作区。孩子们的小天地设在大厅的另一端,那里曾是肯尼迪家孩子们居住的地方。后来尼克松和卡特的孩子也住在这间屋子里。埃米是卡特最小的孩子,她在白宫南草坪那棵弯弯曲曲的老松树上搭起了鸟窝,还秉承林肯家和老罗斯福家孩子的特点,在白宫养起了小动物。
1893年,克利夫兰携妻带子,开始了第二个任期。出于对总统家3个学龄前小女儿的喜爱,人们从全国各地寄来许多礼物,还纷纷写信告诉总统夫妇如何教育孩子。有一次,两岁的露茜和保姆在院子里活动,被一群好奇者围住。一位妇女抱起露茜,在众人手中传来传去。每一个路人都赶过来拍拍她、抱抱她,亲亲这个“小公主”。这让克利夫兰夫人十分不安。从此以后,通向南草坪的大门就不再向公众开放。
卡特总统酷爱跑步。如果天气不好,他就在白宫里上上下下地跑楼梯。每到这时,他都要求把白宫内所有的大门打开,以便可以从顶楼毫无障碍地跑到一楼,甚至直接跑入草坪和花园。
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看重情调和娱乐。在里根时代,人们经常可以在白宫舞会上见到这对老夫老妻翩翩起舞的情景。里根夫人还经常举办社交宴会和其他社会活动,来推行自己的计划,如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
一般说来,*夫人的装扮常常领导潮流。肯尼迪夫人为自己设计的裙装和发型成了全世界妇女争相效仿的对象;尼克松夫人喜好的长裙也风靡一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埃丽诺就曾抱怨自己不是在穿衣服,“而是在装饰某件公共文物”。
200多年来,白宫一直是美国*行政长官的官邸,也是美国所有家庭和住宅的代表。正因为如此,入住白宫的男主人都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一次讲话中提到的:“我从未忘记,我住在一幢属于全体美国人的房子里,我受到他们的信任。”
闹鬼地之一
美国总统官邸白宫也是*闹鬼的地方之一。白宫闹鬼实际上也不难理解,一些白宫居民自始至终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死后的鬼魂经常还要到这里逛一逛。有传闻说,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的妻子阿比盖尔亚当斯(Abigail Adams)的鬼魂曾在东屋洗衣服;多利麦迪逊(Dolley Madison)的鬼魂喜欢在玫瑰园出没;林肯的卧室则可能是“诚实的亚伯”经常造访的地方。
趣闻
美国白宫办公楼群西侧艾森豪威尔行政办公楼19日突发火灾。火灾起于副总统迪克・切尼的一套办公室。由于中央情报局因销毁审讯恐怖嫌疑人录像资料引起争议,美国媒体戏谑地评论说,这起火灾可让不少对政府不利的证据“方便地”消失。
白宫此前并非没有发生过火灾,这里曾发生过两次重大火灾,小规模火灾则平均每10年发生两次。
笑谈火灾
由于19日的火灾并未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一些美国媒体除报道事件本身外,还采取了戏谑的姿态,将火灾与中情局销毁录像资料的事件联系起来。
在美国各大报纸中,《纽约时报》在网络版中全程跟踪火灾及其善后处理工作。在其网络版上名为“线索”(LEDE)的新闻博客中,报纸编辑帕特里克・莱昂斯写道:“由于(火灾)发生在媒体大肆报道政府部门销毁不利证据的同一个星期,几乎可以肯定,围绕这一事件将会有很多阴谋论。”
果如莱昂斯所预测,许多读者在留言中笑谈说,火灾是为销毁不利证据打掩护。《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专门提到,华盛顿消防部门负责人丹尼斯・鲁宾被问到,是否有重要文件或存档资料在火灾中被毁。鲁宾回答说:“清点尚未结束,我们目前还不清楚。”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正就秘密销毁审讯恐怖嫌疑人录像资料一事调查中情局官员。中情局局长迈克尔・海登承认,中情局2002年拍摄了审讯两名恐怖嫌疑人过程的录像资料,但在3年后将其销毁。一些人权组织和国会议员谴责此举旨在毁灭涉及侵犯人权的证据。
陈年往事
在圣诞节即将来临的新闻淡季,白宫火灾引起了媒体的兴趣,《时代》周刊更是挖出白宫以前发生火灾的陈年往事,在其网站上刊出一则《白宫火灾史》。
报道说,白宫经历的最严重火灾是在1814年。当时,美国与英国处于战争状态,双方于1812年开始的战争进入第三年,英国军队当年攻陷美国首都华盛顿,将白宫付之一炬。
在此之前,当时美国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的夫人多莉从白宫中抢运出不少珍贵文件,著名肖像画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所作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肖像也幸免于难。斯图尔特所作华盛顿肖像极为有名,一美元钞票上印刷的就是他描绘的华盛顿形象。
1929年的圣诞节前夜,白宫西翼着火,时任总统赫伯特・胡佛不得不暂离圣诞晚会,指挥工作人员从椭圆形办公室抢救文件。
此后,白宫从未发生过大型火灾,但平均下来,每10年总会有两起小型火灾。l离2014年最接近的一次火灾发生在2000年,着火的是当时装修中的东翼。
白宫救火
白宫发生的火灾都很快被扑灭,没有造成过重大损失。白宫在1965年安装了烟火报警系统,这一系统极为敏感,一旦发现火情,白宫的美国特工处控制中心会立即得到报警信号。
华盛顿消防部门也在白宫附近布置了足够人力、物力。一旦白宫着火,附近至少可以迅速调来5辆救火车和两部装有伸缩长梯的消防车。就算是平时,白宫每次有直升机起落,也会有一辆救火车在白宫待命。
不过由于白宫保安的严密性,一旦这里着火,消防队员并不能畅通无阻,特工会检查他们的身份证明,然后再放救火车进火场。这一过程大约需要一至两分钟。
华盛顿消防部门博物馆负责人沃尔特・戈尔德说,白宫19日发生的火灾很小,几乎不算火灾。他说,*的防火手段是严密的安全措施与永远都在工作的白宫雇员,他们会在*时间发现火情,让火势不至于扩大。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本站商娱网提供的美国白宫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商娱网实际控制,在2022年10月1日 21:55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商娱网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欧洲专利局 -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 Find information on applying and searching for patents, legal issues on patents, patent gra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bout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patent applications. Explore engineering careers and apply for jobs in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