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农历2023年2月29日),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发出逮捕令,外交部回应。
国际刑事法院发布针对俄总统普京的逮捕令,中方回应。
对此,汪文斌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出路,国际社会应为乌克兰危机和平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多做有利于劝和促谈的事,多做有利于缓和降温的事,多做有利于调解纷争的事。
汪文斌指出,国际刑事法院应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尊重国家元首依据国际法享有的管辖豁免,应依法审慎行使职权,善意解释和适用国际法,避免政治化和双重标准。
2023年3月17日,国际刑事法院第二预审分庭对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俄罗斯总统儿童事务专员玛丽亚·利沃娃-贝洛娃发出逮捕令。
国际刑事法院(ICC)的所有成员国现在都有法律义务拘留俄罗斯总统普京,并将其送上法庭,他现在被视为嫌疑人。
BBC俄罗斯服务部报道称,哥本哈根大学国际法教授凯文·乔恩·海勒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现任国家元首不会每天都受到国际法院的指控。但是,当然,普京在不久的将来被拘留的可能性很低。从法律角度来看,任何国际刑事法院成员国都有义务履行这一决定。如果普京抵达该国领土,则必须逮捕他并将他告上法庭。但实际上,各国并不经常遵循这一程序。例如,对苏丹总统提出了严重的指控,此后他访问了国际刑事法院的几个成员国,但没有被捕。因此,逮捕令并不能保证普京将被移交给国际刑事法院。然而,从法律角度来看,这些国家有义务这样做。”
俄罗斯总统政府认为国际刑事法院签发的对普京的逮捕令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普京发言人佩斯科夫说:“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可接受的。俄罗斯和其他一些国家一样,不承认该法院的管辖权。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任何此类决定对俄罗斯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俄罗斯联邦外交部官方代表扎哈罗娃写道,俄罗斯不与国际刑事法院合作,“来自国际法院的可能的逮捕’处方’对我们来说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